農業機械行業界定及行業產業鏈分析
- 分類:公司新聞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0-02-09 04:21:00
- 訪問量:19
【概要描述】農業機械是指在作物種植業和畜牧業生產過程中,以及農、畜產品初加工和處理過程中所使用的各種機械。農業機械化是應用農業機械代替人力、畜力進行農業生產的經濟過程,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抗御自然災害和持續、合理利用農業資源的重要手段。????農業機械產業鏈主要包括:上游的基礎原材料和零部件提供商;中游的農業機械整機提供商;下游的流通渠道提供商和終端的農機使用者。????上游原材料行業包括:鋼鐵、有色金屬、橡膠、塑料、燃油等行業,為農機提供基礎原材料,是農機生產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游零部件行業包括:(1)動力部件,如各類柴油機、汽油機、發電機等;(2)傳動部件,如:變速箱、離合器、傳動軸、鏈條等;(3)行走部件,如驅動輪、導向輪、前橋、后橋、履帶、輪胎等;轉向部件,如方向盤、轉向器、閥、缸等;(4)割臺脫粒部件,如脫粒滾筒、割臺、撥禾輪、攪攏、篩、刀片等;(5)耕種部件,如開溝器、播種箱、旋耕刀、育秧盤等;(6)電控系統,如儀表、照明、座椅、電瓶等。????農業機械整機行業:根據農業部于2008年7月14日發布的行業標準《農業機械分類》(標準號:NY/T1640-2008),農業機械分為14個大類,57個小類(不含“其他”),276個品目(不含“其他”)。?????下游行業:主要包括農機流通領域和終端用戶。????農業機械行業發展的有利和不利影響因素分析????整機提供商在整個產業鏈中處于有利的核心環節,起著鏈接上游零部件和下游流通領域的核心地位。????1)農業機械行業發展主要有利因素????①我國正進行全面深化改革,為我國農機行業發展掃除體制、機制障礙,注入新動力????我國農業依靠良種、化肥、農藥、薄膜提高土地生產率的空間已經不大,而農業勞動生產率還很低。中國能否實現農業現代化關鍵在于能否實現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根本途徑在于農業機械化,機械化的核心在于土地規?;洜I,土地規?;洜I的重要舉措是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和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因此,中國能否加快推進全面、全程農業機械化關鍵取決于: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和社會化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的推進;以及戶籍制度改革和“強農、富農、惠農”等相關配套政策的支持。?????“十八大”以來,國家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城鎮化、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戰略高度,加快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戶籍制度改革、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強農、富農、惠農”政策、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和成片化種植等全面深化改革政策,為農業生產的規?;洜I提供了制度保障,實現農業種植經營規?;?、專業化、商品化,解決了制約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體制、機制上的瓶頸,為我國農機行業持續快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②我國正經歷著向全程、全面機械化加速發展的階段,市場的剛性需求繼續增大????2012年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僅達到57.17%,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農村剩余勞動力快速轉移,農業現代化對農業機械的依賴越來越明顯,我國已進入了全程、全面機械化加速發展的新階段。在此階段,除了農機產品更新換代速度越來越快以外,農機產品應用領域不斷拓寬,新增需求不斷增加,國內農機市場具有良好發展機遇。????同時,出口市場前景良好。中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多樣,能夠適應國內作業條件的農業機械基本能夠適應國外絕大部分的地形,為我國農業機械產品參與全球市場競爭創造了很好的現實基礎。經過60余年的發展,相對多數發展中國家,我國農機制造業形成了相對的制造能力和產品技術優勢;相對發達國家,我國農機制造業在中小型農機市場具有產能和價格優勢。未來我國農機工業國際市場重點集中于那些經濟欠發達、農機工業競爭力較弱以及尚未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國家,例如東南亞、西亞、非洲、南美洲等地區。????③中國農機產業正經歷從低端產品向多樣、智能、高效、節能、環保高端產品演變過程,農機產業轉型升級助推持續穩定發展????在市場倒逼機制作用下,全行業對農機轉型升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已取得共識,我國農機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開始加速,有利于農機產業在新的平臺下站穩腳跟。主要表現在:攻高端、夯基礎,推進產品結構升級取得新進展;高端裝備自主化開始向縱深領域推進;開始重視創新能力建設,研發實驗室建設投入明顯加大。????傳統產品的需求增長將日漸減緩,而多樣、智能、高效、環保節能的高端創新產品需求增長將明顯上升。????2)主要不利因素????①農業生產規模仍然較小,農民購買力仍然較低????我國農村是以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為基礎,人均耕地不足0.09公頃,農民戶均耕地不足0.5公頃。由于經營規模小,生產工具落后,我國的農業勞動生產率遠低于發達國家,僅為美國的1%。勞動生產率低,必然導致我國農民收入低。雖然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以及眾多有利政策的出臺,農民收入水平快速提高,但總體收入水平仍然較低,對高效、低耗、高技術水平的大中型農業機械購買力仍然較弱。????②我國農機行業競爭形勢嚴峻,農機工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快速提升,我國農機工業也保持快速增長勢頭,2012年我國農機工業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超越歐盟和美國,成為全球農機制造大國。????但是我們與農機強國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產品技術水平低、自主創新能力弱,核心技術缺失導致高端產品匱乏、低端產品過剩。我國生產的多數農機產品的主要技術性能、產品可靠性以及產品結構等指標,相當一部分只達到發達國家同類產品20世紀70年代水平,少部分產品達到發達國家20世紀80年代技術水平,個別產品達到20世紀末期國際技術水平。尤其是在產品可靠性和智能控制技術的應用方面差距更為明顯。二是農機行業結構散、亂,大企業不強,小企業不專。農機制造業是規模效益顯著的產業,但是我國長期以來未能按這一經濟規律組織大批量集中生產,低水平重復制造嚴重;企業組織結構散亂,企業數量多,經營規模??;總體上未能形成一批市場占有率高、國際競爭力強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未能形成專業化協作強、配套能力高的產業集群。????與此同時,國際農機企業在加快低附加值產業向中國市場轉移的同時,控制著高端零部件和關鍵技術等產業鏈核心環節,其在市場培育階段就已儲備產品技術,只要市場成熟就能迅速推出產品并占領市場。因此,隨著國家對“三農”支持力度的加大、農民收入水平的增長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崛起,農民對農機產品的需求迅速向高端轉移,形成了高端農機市場不斷增長、低端農機市場逐漸萎縮的局面。國內農機企業能掌握的產品市場空間越來越小,而外資企業生產的農機產品市場空間越來越大,我國農機工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③農業現代化和全面、全程機械化的快速推進,上游核心零部件不能滿足農機行業的升級步伐????當今農機工業已經不是單個企業間的競爭,而是產業鏈的競爭。沒有強大的農機工業的拉動,不可能有發達的零部件企業;反之,沒有強大的零部件產業技術,也不可能擁有獨立完整、競爭力強的農機工業體系。核心零部件決定整機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我國的農機技術水平和世界先進國家比仍有差距,突出的差距是農機產品的可靠性問題。根結就在于我們的制造手段和零部件的質量很難達到國際標準。發動機、液壓驅動部件、動力換擋變速箱、電控液壓提升器、大轉角前橋、采棉頭、電控系統及元件等高端關鍵零部件還無法滿足高端市場需求,是整機創新的瓶頸。而國際農機企業憑借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通過控制住這些關鍵的核心零部件技術,占據著農機產業價值鏈的高端。????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和農業全面、全程機械化的快速推進,我國農機工業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未來農機產品結構優化和更新換代速度的加快,對零部件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關鍵零部件面臨全面升級的新需求。但上游關鍵零部件已成為制約本土農機企業轉型升級的瓶頸,能否突破關鍵技術存在較大不確定性。????④國際市場占有率低????我國農機工業在改革開放后才開始進入國際市場。盡管近幾年出口增長勢頭強勁,但由于對國際市場規則掌握不夠,市場調查不深入,外貿人員的匱乏,特別是我國出口中小型低端產品占有較大的份額,雖然出口數量不少,但附加值較低,導致我國農機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力不強,占有率仍偏低。????我國農業機械行業購置補貼政策的重點分析????①生產準入壁壘????為加強農機工業的行業管理,促進農機工業健康有序協調發展,工信部于2011年7月27日發布《聯合收割(獲)機和拖拉機行業準入條件》,對境內所有生產自走式聯合收割(獲)機產品的企業和從事制造功率大于18.40kW的以多缸柴油機為動力的拖拉機生產企業開始實行生產準入管理,即由國務院工業主管部門按照該準入條件組織核查,對符合準入條件的企業,國家和地方各有關部門才將給予相關政策支持。????②農機的推廣許可????2004年開始,我國政府為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進程,對農民購置進入國家推廣支持目錄的農業機械進行直接補貼。但只有獲得省級及以上農機部門的推廣許可鑒定證書才能進入該目錄。而為保證農業機械的性能和質量,國家對農業機械產品的推廣鑒定制定了較為嚴格的程序。因此能否獲得農業機械的推廣許可鑒定以進入國家推廣支持目錄,對行業新進入企業至關重要。????③技術壁壘????我國農機工業經過六十余年的技術改造、技術引進和自主開發,技術發展模式已由“選、改、仿、創”逐步向自主集成創新轉變,產品技術要求已從以前的“簡、廉、牢”向目前的機電液一體化,信息、生物綜合運用的先進技術轉變。低水平的、傳統機械技術生產的農業機械已無法在市場取得競爭優勢,行業新進入者將面臨較高水平的技術競爭。????④市場品牌和美譽度????中國產業信息網(http://www.chyxx.com)發布的《2014-2019年中國農業機械市場運行狀況監測及投資策略咨詢報告》中顯示:農業機械直接面向廣大農村終端用戶,直接關系到農民的生產利益。農機品牌往往是農戶在使用后根據親身試用感受,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逐漸建立起來的,企業需要在產品質量、企業文化、渠道建設、技術創新、售后服務以及廣告宣傳等多方面進行長期不懈的努力才能獲得廣大農戶的認可,樹立起良好的口碑。因此,市場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會成為制約行業新進入者的障礙之一。????⑤供應商渠道和經銷商網絡的建立????農機裝備的生產需要大量的零部件,往往涉及到上百家供應商及外協廠商。這些供應商和外協廠商提供的零部件直接決定了農業機械產品的性能、質量和價格,對于農機生產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因此,行業內現有農機生產企業往往通過長期的探索才能找到和培養出適合本企業要求的供應商和外協廠商,并與之建立起長期和穩定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甚至一對一專享的供應關系。同時,由于我國農機消費具有高度差異化和分散化以及農戶對售前、售后服務要求高的特點,農機生產企業的經銷網絡以及售后服務網絡的建立至關重要。對于主要通過經銷商進行銷售的農機企業而言,農機企業往往需要在前期投入較大的精力和時間來建立能夠覆蓋產品需求市場并具有一定市場影響力的經銷商網絡。因此,行業新進入企業往往很難在短時間內建立起能夠保證質量和可靠產能的供應商渠道以及能夠支撐較大規模農機銷售的經銷商網絡,構成其進入本行業的重要壁壘之一。????⑥資金投入壁壘????農業機械制造行業屬于資金密集型的制造行業,農業機械的研發、機型的改進、生產線的建設、品牌的推廣和營銷渠道的建設往往都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是否有足夠的資金予以投入,將決定行業新進入者能否在這一競爭日益激烈的行業中生存和發展。????⑦專業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壁壘????對于農業機械的研發、試驗、產品鑒定、制造裝配而言,需要有經驗豐富、專業知識基礎扎實的研發人才;對于農業機械的市場營銷和售后服務而言,需要一批既懂得農機市場營銷又懂得維修服務的復合型人才。而前述人才在目前農機行業較為稀缺。因此,具備一定數量的專業人員和復合型人才,并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引進、培養和激勵約束的制度體系
農業機械行業界定及行業產業鏈分析
【概要描述】農業機械是指在作物種植業和畜牧業生產過程中,以及農、畜產品初加工和處理過程中所使用的各種機械。農業機械化是應用農業機械代替人力、畜力進行農業生產的經濟過程,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抗御自然災害和持續、合理利用農業資源的重要手段。????農業機械產業鏈主要包括:上游的基礎原材料和零部件提供商;中游的農業機械整機提供商;下游的流通渠道提供商和終端的農機使用者。????上游原材料行業包括:鋼鐵、有色金屬、橡膠、塑料、燃油等行業,為農機提供基礎原材料,是農機生產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游零部件行業包括:(1)動力部件,如各類柴油機、汽油機、發電機等;(2)傳動部件,如:變速箱、離合器、傳動軸、鏈條等;(3)行走部件,如驅動輪、導向輪、前橋、后橋、履帶、輪胎等;轉向部件,如方向盤、轉向器、閥、缸等;(4)割臺脫粒部件,如脫粒滾筒、割臺、撥禾輪、攪攏、篩、刀片等;(5)耕種部件,如開溝器、播種箱、旋耕刀、育秧盤等;(6)電控系統,如儀表、照明、座椅、電瓶等。????農業機械整機行業:根據農業部于2008年7月14日發布的行業標準《農業機械分類》(標準號:NY/T1640-2008),農業機械分為14個大類,57個小類(不含“其他”),276個品目(不含“其他”)。?????下游行業:主要包括農機流通領域和終端用戶。????農業機械行業發展的有利和不利影響因素分析????整機提供商在整個產業鏈中處于有利的核心環節,起著鏈接上游零部件和下游流通領域的核心地位。????1)農業機械行業發展主要有利因素????①我國正進行全面深化改革,為我國農機行業發展掃除體制、機制障礙,注入新動力????我國農業依靠良種、化肥、農藥、薄膜提高土地生產率的空間已經不大,而農業勞動生產率還很低。中國能否實現農業現代化關鍵在于能否實現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根本途徑在于農業機械化,機械化的核心在于土地規?;洜I,土地規?;洜I的重要舉措是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和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因此,中國能否加快推進全面、全程農業機械化關鍵取決于: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和社會化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的推進;以及戶籍制度改革和“強農、富農、惠農”等相關配套政策的支持。?????“十八大”以來,國家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城鎮化、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戰略高度,加快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戶籍制度改革、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強農、富農、惠農”政策、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和成片化種植等全面深化改革政策,為農業生產的規?;洜I提供了制度保障,實現農業種植經營規?;?、專業化、商品化,解決了制約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體制、機制上的瓶頸,為我國農機行業持續快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②我國正經歷著向全程、全面機械化加速發展的階段,市場的剛性需求繼續增大????2012年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僅達到57.17%,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農村剩余勞動力快速轉移,農業現代化對農業機械的依賴越來越明顯,我國已進入了全程、全面機械化加速發展的新階段。在此階段,除了農機產品更新換代速度越來越快以外,農機產品應用領域不斷拓寬,新增需求不斷增加,國內農機市場具有良好發展機遇。????同時,出口市場前景良好。中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多樣,能夠適應國內作業條件的農業機械基本能夠適應國外絕大部分的地形,為我國農業機械產品參與全球市場競爭創造了很好的現實基礎。經過60余年的發展,相對多數發展中國家,我國農機制造業形成了相對的制造能力和產品技術優勢;相對發達國家,我國農機制造業在中小型農機市場具有產能和價格優勢。未來我國農機工業國際市場重點集中于那些經濟欠發達、農機工業競爭力較弱以及尚未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國家,例如東南亞、西亞、非洲、南美洲等地區。????③中國農機產業正經歷從低端產品向多樣、智能、高效、節能、環保高端產品演變過程,農機產業轉型升級助推持續穩定發展????在市場倒逼機制作用下,全行業對農機轉型升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已取得共識,我國農機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開始加速,有利于農機產業在新的平臺下站穩腳跟。主要表現在:攻高端、夯基礎,推進產品結構升級取得新進展;高端裝備自主化開始向縱深領域推進;開始重視創新能力建設,研發實驗室建設投入明顯加大。????傳統產品的需求增長將日漸減緩,而多樣、智能、高效、環保節能的高端創新產品需求增長將明顯上升。????2)主要不利因素????①農業生產規模仍然較小,農民購買力仍然較低????我國農村是以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為基礎,人均耕地不足0.09公頃,農民戶均耕地不足0.5公頃。由于經營規模小,生產工具落后,我國的農業勞動生產率遠低于發達國家,僅為美國的1%。勞動生產率低,必然導致我國農民收入低。雖然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以及眾多有利政策的出臺,農民收入水平快速提高,但總體收入水平仍然較低,對高效、低耗、高技術水平的大中型農業機械購買力仍然較弱。????②我國農機行業競爭形勢嚴峻,農機工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快速提升,我國農機工業也保持快速增長勢頭,2012年我國農機工業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超越歐盟和美國,成為全球農機制造大國。????但是我們與農機強國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產品技術水平低、自主創新能力弱,核心技術缺失導致高端產品匱乏、低端產品過剩。我國生產的多數農機產品的主要技術性能、產品可靠性以及產品結構等指標,相當一部分只達到發達國家同類產品20世紀70年代水平,少部分產品達到發達國家20世紀80年代技術水平,個別產品達到20世紀末期國際技術水平。尤其是在產品可靠性和智能控制技術的應用方面差距更為明顯。二是農機行業結構散、亂,大企業不強,小企業不專。農機制造業是規模效益顯著的產業,但是我國長期以來未能按這一經濟規律組織大批量集中生產,低水平重復制造嚴重;企業組織結構散亂,企業數量多,經營規模??;總體上未能形成一批市場占有率高、國際競爭力強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未能形成專業化協作強、配套能力高的產業集群。????與此同時,國際農機企業在加快低附加值產業向中國市場轉移的同時,控制著高端零部件和關鍵技術等產業鏈核心環節,其在市場培育階段就已儲備產品技術,只要市場成熟就能迅速推出產品并占領市場。因此,隨著國家對“三農”支持力度的加大、農民收入水平的增長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崛起,農民對農機產品的需求迅速向高端轉移,形成了高端農機市場不斷增長、低端農機市場逐漸萎縮的局面。國內農機企業能掌握的產品市場空間越來越小,而外資企業生產的農機產品市場空間越來越大,我國農機工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③農業現代化和全面、全程機械化的快速推進,上游核心零部件不能滿足農機行業的升級步伐????當今農機工業已經不是單個企業間的競爭,而是產業鏈的競爭。沒有強大的農機工業的拉動,不可能有發達的零部件企業;反之,沒有強大的零部件產業技術,也不可能擁有獨立完整、競爭力強的農機工業體系。核心零部件決定整機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我國的農機技術水平和世界先進國家比仍有差距,突出的差距是農機產品的可靠性問題。根結就在于我們的制造手段和零部件的質量很難達到國際標準。發動機、液壓驅動部件、動力換擋變速箱、電控液壓提升器、大轉角前橋、采棉頭、電控系統及元件等高端關鍵零部件還無法滿足高端市場需求,是整機創新的瓶頸。而國際農機企業憑借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通過控制住這些關鍵的核心零部件技術,占據著農機產業價值鏈的高端。????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和農業全面、全程機械化的快速推進,我國農機工業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未來農機產品結構優化和更新換代速度的加快,對零部件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關鍵零部件面臨全面升級的新需求。但上游關鍵零部件已成為制約本土農機企業轉型升級的瓶頸,能否突破關鍵技術存在較大不確定性。????④國際市場占有率低????我國農機工業在改革開放后才開始進入國際市場。盡管近幾年出口增長勢頭強勁,但由于對國際市場規則掌握不夠,市場調查不深入,外貿人員的匱乏,特別是我國出口中小型低端產品占有較大的份額,雖然出口數量不少,但附加值較低,導致我國農機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力不強,占有率仍偏低。????我國農業機械行業購置補貼政策的重點分析????①生產準入壁壘????為加強農機工業的行業管理,促進農機工業健康有序協調發展,工信部于2011年7月27日發布《聯合收割(獲)機和拖拉機行業準入條件》,對境內所有生產自走式聯合收割(獲)機產品的企業和從事制造功率大于18.40kW的以多缸柴油機為動力的拖拉機生產企業開始實行生產準入管理,即由國務院工業主管部門按照該準入條件組織核查,對符合準入條件的企業,國家和地方各有關部門才將給予相關政策支持。????②農機的推廣許可????2004年開始,我國政府為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進程,對農民購置進入國家推廣支持目錄的農業機械進行直接補貼。但只有獲得省級及以上農機部門的推廣許可鑒定證書才能進入該目錄。而為保證農業機械的性能和質量,國家對農業機械產品的推廣鑒定制定了較為嚴格的程序。因此能否獲得農業機械的推廣許可鑒定以進入國家推廣支持目錄,對行業新進入企業至關重要。????③技術壁壘????我國農機工業經過六十余年的技術改造、技術引進和自主開發,技術發展模式已由“選、改、仿、創”逐步向自主集成創新轉變,產品技術要求已從以前的“簡、廉、牢”向目前的機電液一體化,信息、生物綜合運用的先進技術轉變。低水平的、傳統機械技術生產的農業機械已無法在市場取得競爭優勢,行業新進入者將面臨較高水平的技術競爭。????④市場品牌和美譽度????中國產業信息網(http://www.chyxx.com)發布的《2014-2019年中國農業機械市場運行狀況監測及投資策略咨詢報告》中顯示:農業機械直接面向廣大農村終端用戶,直接關系到農民的生產利益。農機品牌往往是農戶在使用后根據親身試用感受,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逐漸建立起來的,企業需要在產品質量、企業文化、渠道建設、技術創新、售后服務以及廣告宣傳等多方面進行長期不懈的努力才能獲得廣大農戶的認可,樹立起良好的口碑。因此,市場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會成為制約行業新進入者的障礙之一。????⑤供應商渠道和經銷商網絡的建立????農機裝備的生產需要大量的零部件,往往涉及到上百家供應商及外協廠商。這些供應商和外協廠商提供的零部件直接決定了農業機械產品的性能、質量和價格,對于農機生產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因此,行業內現有農機生產企業往往通過長期的探索才能找到和培養出適合本企業要求的供應商和外協廠商,并與之建立起長期和穩定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甚至一對一專享的供應關系。同時,由于我國農機消費具有高度差異化和分散化以及農戶對售前、售后服務要求高的特點,農機生產企業的經銷網絡以及售后服務網絡的建立至關重要。對于主要通過經銷商進行銷售的農機企業而言,農機企業往往需要在前期投入較大的精力和時間來建立能夠覆蓋產品需求市場并具有一定市場影響力的經銷商網絡。因此,行業新進入企業往往很難在短時間內建立起能夠保證質量和可靠產能的供應商渠道以及能夠支撐較大規模農機銷售的經銷商網絡,構成其進入本行業的重要壁壘之一。????⑥資金投入壁壘????農業機械制造行業屬于資金密集型的制造行業,農業機械的研發、機型的改進、生產線的建設、品牌的推廣和營銷渠道的建設往往都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是否有足夠的資金予以投入,將決定行業新進入者能否在這一競爭日益激烈的行業中生存和發展。????⑦專業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壁壘????對于農業機械的研發、試驗、產品鑒定、制造裝配而言,需要有經驗豐富、專業知識基礎扎實的研發人才;對于農業機械的市場營銷和售后服務而言,需要一批既懂得農機市場營銷又懂得維修服務的復合型人才。而前述人才在目前農機行業較為稀缺。因此,具備一定數量的專業人員和復合型人才,并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引進、培養和激勵約束的制度體系
- 分類:公司新聞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0-02-09
- 訪問量:19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